姓名 |
學習/工作單位 |
職稱 |
申請研究題目 |
王佳 |
西南大學 |
副教授 |
農業文化遺産文化生态系統研究——以石柱黃連生産系統為例 |
桑德傑布 |
西藏大學 |
講師 |
現代性的生态後果——一個西藏草原牧村的社會學研究 |
陸大吉 |
上海大學社會學院 |
博士生 |
“暖”與社會再生産——基于廣西壯族鄉村社區公共秩序再造實踐的民族志研究 |
羅婷 |
廈門大學 |
博士生 |
競争與共生:明代以降貴州漢移民與周邊少數民族關系研究 |
黃鎮邦 |
貴州省博物館 |
副研究館員 |
從陽間到陰間:貴州苗族、布依族的砍牛習俗考察 |
詹俊峰 |
渤海大學/廣西民族大學 |
講師/博士後 |
文化生态學與東北社會變遷:古代交通史與現代鐵路的經驗教訓和啟示 |
斯諾 |
吉林大學 |
博士生 |
脫嵌與回歸:1998-2018年某沙漠鄉鎮的環境與社會變遷 |
劉慧麗 |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 |
博士生 |
涼山村落社區發展研究 |
舒璋文 |
廈門大學人類學與民族學系 |
博士生 |
生态與依戀:民間信仰在拉祜族地方依戀中的角色和功能 |
于志強 |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 |
博士生 |
贍養危機與女兒養老 ——牧區家庭代際關系的性别差異考察 |
哈那嘎爾 |
内蒙古科技大學 |
碩士生 |
黑枸杞種植與生态文化變遷影響研究——以青海省宗加鎮為案例 |
王星星 |
早稻田大學 |
博士生 |
日本非營利組織(NPO)參與社區養老服務的質性研究:政策匹配與特色服務的視角 |
尚萍 |
蘭州大學 |
博士生 |
生态人類學視域下的西海固 |
田光輝 |
湖南懷化學院 |
副教授 |
低碳經濟導向的民族地區旅遊産業結構優化與升級研究 |
袁理 |
吉首大學 |
講師 |
“西學東漸”背景下西南少數民族生計方式變遷研究 |
圖力古日 |
内蒙古師範大學
|
講師 |
科技、資本、權力對地下水資源的濫采濫用:内蒙古自 治區某旗某鄉某村挖掘和使用機井的調查研究。 |
劉姝曼 |
中央民族大學 |
博士生 |
藝術與鄉村圖景的塑造 |
許斌 |
廣西大學 |
講師 |
滇南民族走廊沿線新興産業生态景觀變遷與族際關系演化研究 |
特日文巴雅爾 |
蘭州大學 |
博士生 |
變遷中的德都蒙古:倒淌河蒙古村的故事——草場、人口、污染和生計轉變 |
吳明鑫 |
廈門大學 |
講師 |
哈尼梯田文化遺産視阈下元陽箐口鄉村振興建設 |
巴責達 |
廈門大學 |
博士生 |
一個北疆村落的民族關系研究——基于新疆烏爾禾鄉哈克村的田野調查與反思 |
烏日漢 |
北京大學 |
博士生 |
社會變遷背景下的蒙古族遊牧知識與生态環境變化 |
向羽 |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 |
講師 |
邁向“庶民—社會”:中國大陸社會工作路徑探究——以廣東省“雙百計劃”為例 |
程航 |
台灣中正大學 |
博士生/講師 |
社會企業社會影響力分析 ——以中國深圳殘友集團為例 |
餘珍 |
西南民族大學 |
博士生 |
村落社會的民族性與地方性生成研究 |
張馨淩 |
貴州财經大學 |
副教授 |
一個銀匠“空心村”的再生 |
鄭豔姬 |
中山大學 |
博士後 |
健康賦權理論在涼山彜區照護實踐中的應用研究 |
李詩隽 |
華中科技大學 |
博士生 |
生态文明:人類文明演進的必然階段 |
陳紅 |
澳门新葡萄8884官网 |
講師 |
|
朝克賽 |
澳门新葡萄8884官网 |
講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