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要聞 > 正文

我院成功舉辦第六屆(2018)兩岸人類學—“環境、發展與社會福祉”主題 研習營

2018-08-31

2018年8月21日至29日,為期九天的“環境、發展與社會福祉”主題第六屆兩岸人類學研習營在澳门新葡萄8884官网順利舉辦。

此次研習營由搜狗百科·澳门新葡萄8884官网welcome 版權所有與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共同舉辦,台灣清華大學黃樹民教授和我校澳门新葡萄8884官网院長那順巴依爾教授擔任營隊主持人,台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劉紹華研究員和搜狗百科·澳门新葡萄8884官网welcome 版權所有副院長哈斯額爾敦副教授擔任共同主持人。本屆研習營以“環境、發展與社會福祉”為主題,從人類學、民族學、生态學、曆史學、社會學等學科視角探讨民族地區生态、經濟和文化問題。來自大陸、台灣、美國等地的40餘名具有不同學科背景的專家與學員齊聚澳门新葡萄8884官网參與研習。

8月21日九時,研習營在那順巴依爾教授的主持下開幕,澳门新葡萄8884官网副校長額爾很巴雅爾教授首先緻辭,介紹澳门新葡萄8884官网民族學學科發展狀況與學校概況,并代表我校向專家和學員表示熱烈的歡迎。之後,黃樹民教授對本次研習營召開背景作簡要介紹,兩位教授對研習營的成功召開給予美好的期盼。開幕式以在場教授、學員與志願者的自我介紹收尾,學員們幽默風趣的介紹使會場氛圍逐漸升溫。

研習營課程在黃樹民教授題為《研究倫理工作坊》的主題演講中拉開帷幕。黃教授系統地介紹了科學研究倫理的起源、發展過程與科學研究方法的規範步驟,繼而探讨人類學研究倫理的相關問題。在随後的3天裡,黃樹民教授、澳门新葡萄8884官网的阿拉坦寶力格教授、美國華盛頓與李大學David Bello 教授、南開大學朱健剛教授、北京大學呂植教授和台灣大學蔡博文教授6位主講人分别就學術研究倫理、人類學的發展觀念、傳統與現代交織的當代蒙古牧區變遷、北方邊境民族的認同曆史變遷、我國民間組織發展、自然環境與社會發展以及環境與災難研究等主題做出精彩演講。8節研習營課程以理論結合案例、現狀結合曆史、社會科學結合自然科學的方式,打破不同學科、不同研究範式之間的壁壘,以多元視角探讨人類學研究的諸多重要議題,引發學員積極的思考和激烈的課後讨論。

8月25日,哈斯額爾敦副教授向學員介紹了本次研習營田野調查點四子王旗的基本情況和已有牧區研究成果。研習營學員圍繞前幾天的課程和田野調查報告展開圓桌讨論,并提出與轉型時期中國社會發展息息相關的諸多問題。帶着對課程内容的感悟與反思、3天小組讨論的前期調研規劃以及對四子王旗草原的文本了解與田野想象,26日一早,全體師生以飽滿的精神狀态出發去四子王旗開展田野調查。遼闊的草原景象、潔白的雲和羊群、珍珠般點綴在草原上蒙古包使學員們深深被田野的遼闊美景吸引,并同時對草原生态、牧區發展問題也逐漸進入學員們的視野。初入田野後,對當地開展家庭旅遊業牧民的小組訪談以及内蒙古師範大學海山教授題為《草原生态畜牧業的重建問題》的主題演講使本次調研主題逐漸聚焦。随後的幾天裡,學員帶着各自的問題意識開展深入讨論,并發揮人類學學者敏銳的洞察力,搜集到豐富的田野調查資料。在調研與讨論之餘,充分貫徹田野調查“同吃同住同勞動”原則的研習營師生還共同組織了徒步穿越草場、民歌表演互動、篝火晚會等活動,來自五湖四海的研習營成員通過互動交流展現了異彩紛呈的民族文化,為艱苦的田野調查增添别樣樂趣。田野調查最後一天,在哈斯額爾敦副教授的主持下,7個研讨小組依次進行田野調查成果彙報,分别就鄉村振興戰略、地方能人與牧民出路、貧困人口與扶貧問題、四子王旗田野調查經驗、發展的倫理學反思、多主體草原景觀塑造和現代蒙古族牧民生計模式等主題進行深入讨論,以豐富翔實的案例回答研習營過程中産生的疑問。小組報告結束後,那順巴依爾教授、黃樹民教授和蔡博文教授為各組發言做出點評,并為本次研習營閉幕儀式緻辭,那順巴依爾教授和黃樹民教授為全體學員頒發結業證書。

本屆兩岸人類學研習營主要議題為社會發展、自然環境與社會福祉之間的關系。在人與生态割裂、發展與福祉割裂的發展悖論中,重新整合這三個領域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和現實意義。本次研習營的田野調查還讓學員們了解到内蒙古牧區發展問題的特殊性,學員們紛紛出謀劃策,分享各自的研究經驗,為草原牧區的生态恢複、社區重建和可持續發展提出許多具有建設性的方案。同時,兩岸學員在共同研習的過程中增進相互理解與溝通,這對促進海峽兩岸人類學學科的學術交流合作、學術資源共享和提升澳门新葡萄8884官网的知名度具有重要意義。

 

   

 

   

 

 

 

 

 

 

 

 

 

 

 

Baidu
sogou